2021年扬州世园会、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世界花园大会等花卉园艺界的大型活动都将花境作为重点和亮点打造,各大酒店、公园的花境造景也彰显了花境正成为园林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近年来,花境的整体热度居高不下,不仅在专业论坛、技术交流会中成为热门议题,也是市场流通环节中的人气话题,夏溪花木市场内专营花境的商户数、成交量更是逐年递增,市场内2020年花境消费在园艺消费领域中的占比约为25%,2021年第一季度花境消费的占比更是高达40%。相比昔日樱花季大家扎堆武大、南林、鸡鸣寺等“网红”樱花打卡地,现如今游客们更倾向于打卡“花境网红点”,花境网红点因其观赏季相分明、色彩缤纷、场景丰富又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多样性植物群落景观而备受游客喜爱,成为家庭园艺领域时下当之无愧的“新宠”。
在国内,花境产业兴起并发展不过十余年,其发展势头正盛,应用端更是呈现出爆破式发展,然而,随着花境普及其后续问题也逐步凸显,花境景观效果也出现大幅度下滑状态。为引导花境产业健康发展,花境不可单纯的追求“一时之美”,更需关注其“长效之际”。
“一时之美”有迹可循
观赏性≠长效性
观赏性是花境营造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但花境的应用不能只是“昙花一现”,更应注重花境的“长景”。想要打造优质花境“长景”需注重花境相关特性。
植物生长周期特点明显
花境植物由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组成,此外,该类植物均具有十分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在花境配置中一年生植物占比约为一成,多年生宿根植物占比达到五成,其中一年生植物 “颜值期”约为2个月,多年生植物的“颜值期”在4-10月,“休眠期”为11月-次年3月。随着一年生植物的衰败以及多年生植物的休眠,花境景观观赏性将不复存在。
植物组合须考虑习性
在设计端,花境植物品种繁多,尤其是一年生植物其季节性更替更加频繁,因此,设计者很难对各类花境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深入了解,在设计时往往更考虑视觉效果的呈现,而忽略了植物组合配置的适生性和抗逆性;在应用端,花境要通过植物的组合配置模拟自然界群落,因各地气候、土壤等因素差别,同类植物状态在不同区域会呈现较大差别,对植物习性因地制宜的了解仍需要时间和实践的不断积累。
打卡期损耗高
花境植物场景高度相对适中且更容易被游客触碰,同时由于植物特性造成花境植物易折、易断,因此因游客喜好度高、触碰频率高以及游客文明观赏自觉性参差不齐等因素,易造成游客打卡期内损耗高。
品种多≠应用多
在研发及选育端,花境植物约有600种,在市场流通端高频应用的品种却仅有100余种,品种的产销率约为17%。如此低的产销率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制约花境的产供销体系良性发展的痛点。
选育引种缺乏系统
品种选育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品种引种者(生产者)倾向于引种销量稳定的大众品种,花境品种的选育、引种缺乏良性的系统。这使得大量的优质品种只能在科研单位中孤芳自赏,市场上主流花境格调同质化严重。
应用半径短
花境近年来虽然整体发展势头强劲,但花境在园艺领域仍是小众或专业板块,这主要是因为花境应用半径短。从地理半径来看,由于地理因素导致的气候、水土条件差异,使得花境应用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盛行于西南、东南片区,其他区域鲜有大规模花境场景的应用。从应用半径来看,因花境效果有明显的周期性且综合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品类,这使得花境应用集中于国家级会展、一线城市或经济发展程度高的二级城市,其他城市及乡村振兴应用程度不高;此外,市政工程、地产绿化对于花境使用度也不高,其使用主要集中于高档酒店、私人庭院、高档别墅等板块。
爆款≠优品
近年来,为贴合互联网潮流,花境植物中也孵化了很多“爆款”,其人气虽高,但并不等同于品质好。爆款的使用在一定程度迎合了大众的喜爱,但却较大增加了花境造景的成本,同时也忽视了对“优品”(品相好、适应性强、综合性价比高)的甄选。
爆款是逐利的工具
“爆款”之所以“爆”,主要是因为一旦某品种变成“网红”,其种植、应用就会迅速扩张,因短期供求失衡产生很大的溢价空间,使得一些品种引种者、销售者等参与者获得丰厚报酬,进而使之成为一些参与者短期逐利的工具。
优品的培育对技术、资金、时间的投入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优品的引种人员相对较少且由于投入高造就其价格高。如各类原生彩叶枫类,要达到优品标准至少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培育,其可使用的小规格苗木价格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大规格苗木基本都在万元以上,虽然其造景会成为花境的点睛之笔,但大众消费难以承受,因此该类品种只能面向更多是小众的、中高端市场。
完工≠结束
花境景观在建设完成之后,起初效果保持良好,但很多施工及应用单位忽视花境的长效管养,不少花境造景完工后只进行粗放的水肥保障而忽视长期的养护管理机制,大量的一年生花境植物未能根据季节及时更换,大量多年生植物未进行控花、控果、修剪等精细化养护作业,这也是造成花境整体效果下滑的重要因素。花境要想实现长效之美切忌完工=结束。
“长效之美”未来可期
优化植物配置
为使得花境呈现长效之美,在设计端须尊重植物生长习性,在选择合适习性品种的同时了解植物生长周期,合理布局多年生及一年生植物,充分考虑观花、花叶、观形的多元化配置,最大化延长观赏效果与周期。在施工端须充分考虑植物空间配置,如一年生植物须考虑其更换空间,多年生植物须考虑生长、衰退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微地形的打造、植物色彩搭配、植物层次营造等实现其长效之美。
打造花境供应链
为充分打通花境产品研发、选育、引种、应用等多个环节,实现多环节信息共享、共通,打造花境供应链显得尤为重要。供应链上的参与者应抛弃各自为政的单体意识形态,充分扮演好供应链参与者角色,其中研发选育者须建立品种选育标准,即其产品选育须从满足后期设计、应用的需求为标准,从品种状态、习性等多维度对品种进行评估;引种者须建立产供销联动体系,根据品种选育标准,植物引种培育周期固定,因此须有较强的产销联动体系做支撑,有明确的生产与销售计划,进而确保植物在最佳状态、最合适规格进行出售。
重流量更需重质量
为实现花境景观的长效之美,我们需要不断打造爆款与网红打卡点,但在打造爆款时我们更需注重该植物的综合质量,不能因为重流量而忽视质量。生产应用端应注重“施工好种、管理好养、效果好看”的三好优秀植物进行培育与引种;在市场端,应重点挖掘该类植物的“亮点”与“爆点”,使该类植物成为长期受大众喜爱的“网红”爆款,与此同时逐步引导消费者将追“新”变成赏“景”,让其在关注花境美艳的同时也要切身感受自然之美,植物更迭之意。
重视后续管护
花境景观的长效之美七分靠养护,施工及应用单位应重视并加强对花境的养管工作,通过建立长期的科学养护管理机制,使管理精细化。由于花境植物类型多样、层次丰富,想要维持观赏效果所要求的管理水平高于一般景观的养护管理,这不仅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和资金成本,更需要配备高技术水平的养管团队进行专业化操作,并采取先进、实用的养护新技术、新机械、新产品,提高养护效率。
花境正处于火热发展阶段,且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其未来发展令人期待。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花境景观需要各方从业者在兼顾艺术性、经济性和功能性的同时,更多关注绿色性、可持续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花境观赏从一时之美向长效之美的转化是引导花境产业健康发展的方向,这需要整个行业共商、共建,才能共享这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