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险峰。
2014年,信了这句话的隔壁老李,向银行抵押贷款了将近2个小目标,抵押物是自己的一个园子,这是一个苗圃改造后的酒店项目。
那会儿的苗圃还值些钱,只要有银行敢做,再加上第三方评估机构出一份评估报告,贷款利息或许还能打折。
毕竟在量化宽松的年代,银行也需要放款做业务,苗木资产抵押、林权抵押、经营状况质押开始流行起来,园林资本市场迎来了小阳春,IPO与借壳增速,北京新三板的敲钟现场,经常看到园林老板们围着红围巾敲钟的身影。
彼时行业里掌声雷动:因为园林企业终于有了多渠道融资方式,朝资本化更近一步。园林行业也开始在资本市场里杀出自己的一条路。
可紧接着灵魂拷问也出现了:
园林企业手里有了钱,然后呢?接更多、更大的工程,做更多、更大的苗圃?还是通过外延式并购与收购,谋求转型?
资金在手的园林企业,迎来了PPP与EPC大潮,项目总额扶摇而上,仿佛谁能垫资多,就能掌握得了市场话语权。这是一个连环锁套,下游的材料供应、苗木供应,都以这样的套路做大企业产值。
园林行业从“千亿市场”到“万亿市场”,官方口径估计只用了三四年。东方园林(002310)也成为了PPP概念里最亮的仔。
可手里有钱就能晋升地位?时至今日,估计首富们也不敢这么想了。
01.自从某巨头地产公司暴雷以后,凡是到上海滩某路段的聚集性人群,保安都会问你来干嘛,如果你要拉横幅,还有可能被赶走。
因为该地产公司的办公楼就杵在那里,由于事态比较复杂,当地有关部门也很无奈,总担心有人拿着商票与金融票据上访挤兑。
本是“金九银十”的房地产销售旺季,今年却迎来至暗时刻,随着一个个响亮的企业开始带上呼吸机,房地产行业最疮痍的一面被揭开了。引发了中外高层双双喊话。现在的形势,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房住不炒”这句话最能听懂的可能不是住建部门,而是金融部门。
房地产行业的高周转带来了高负债,与金融机构紧密捆绑。听懂话的金融机构渐渐捂紧了口袋,逼得房地产行业开始寻找民间资本与境外资金。眼下整个行业的动荡,就像智齿疼起来一样,连着很多经络。
今年第二轮土地集中拍卖,苏州共15宗涉宅地块中,除1宗流拍,仅3宗溢价成交,11宗地块均为底价成交;杭州在经历了数度延期、临时中止之后,17宗土地被中止出让,14宗成交,9宗为底价。
而在拍得土地的名单中,跻身了很多央企与国企的身影。
土地出让一直是地方的主要钱袋子,在园林行业里,无论你说是做市政景观还是地产园林,钱从哪来?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这。这种惯性的信仰,恐怕需要改变改变了。
02.早在几个月前,隔壁老李的园子就被拆的七七八八,如今被一圈彩钢瓦围的严严实实,不知道在开发什么项目。
由于资不抵债,隔壁老李找了房地产企业来接盘,最后贱卖给了一家开发企业,但过程一波三折,价格也打了好几折,最后谈妥当的数字,算算估计连银行利息也不一定能还上。
如今的隔壁老李已经没有了当年锐气,几杯酒下肚后便一阵懊恼:再也不借钱做园林了。
还好当年因为搞酒店留了点建设用地,不然真是毛都没剩。但园子里的大树,其实并不值几个钱,哪怕找各地信息价套一套也没多少价值,按照旁人的说法,他已经破产了。
就在老李开始焦虑的那一年,园林一姐还稳坐PPP明星股的第一把交椅,我们看到她与格力董小姐为彼时双凤。在一个国家级金融会议上,她震惊四座——
只要给我一个银行,我能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个地救。
喊话虽然慷慨激昂,但却引来了争议,官方用语是“引发一阵哄笑”。
那个阶段,东方园林刚好碰到发债危机,发债10亿融到5000万元,市值跌至315亿元,比高峰时跌去40%。“给我一个银行”的呐喊之后,一姐就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涨如小狗拉尿,跌如大步流星,2019年8月,东方园林筹划多时的引入国资战略投资者计划终于落定,东方园林实际控制人变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朝汇鑫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今年10月27日,园林一姐价值近4000万的北京房产将被拍卖,被执行标的总额超过25亿元,偿债风波已经波及到了个人资产。
03.在公共场合说话后引起争议的人不止一个,尤其是在金融会议上。有时候有钱并不能为所欲为,都说资本是一把枪,关键是何时叩响板机、朝什么地方叩响板机,但小米加步枪终究抵不过大炮坦克。
资本市场高峰后没几年后的园林行业,问题也不断出现,企业们纷纷改命易主求生存,但越是“去园林化”,似乎越是在告诉投资者:园林行业玩金融恐怕不容易。
2017年夏日,北京一家国内的头部评级机构的办公室里来了几个园林行业的人,该机构对这个行业很有兴趣,首席分析师接待了来人。
那是地方债最难捱的一个阶段,城投公司被要求与地方政府剥离关系,城投发债光景不好。于是大部分机构开始在其他企业与公司债方面下功夫,还有经营性收益的ABS(资产证券化)也开始渗透,这其中也包括了园林行业比较喜欢的文旅项目。
这个机构已经关注园林板块许久,并参与了一些行业调研,终于于2018年前后开辟了园林专项板块——那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唯一一个往园林行业惊鸿一瞥的专业评级机构。只可惜这个板块后来就没多少声音了。
兜兜转转,大部分评级机构眼睛都盯向了央企、国企的公司债、企业债。这里面最亮眼的还是城投,城投债又重新回到债券市场高地。而国字头的基建大整包时代,也如山呼海啸般推进,整城开发、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成了主要战场。
在新基建中,园林企业、园林行业腰板越来越软。因为无论是BT时代的招投标方式,还是PPP时代的引入社会资本模式,其项目操作手法与今天比起来都不一样了。
现在算的是投资回报率,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土地操作空间在不断压缩,民营企业很少能扛得住这种开发压力,金融机构也很难在这种项目中给园林企业加持。
04.没钱没话语权,什么都不好谈。
我们以为已经登上了高峰,但发现前面还有更高更险的山峰;而如今已经立足险峰,却不好再从原路下山。
有意思的是,2021年的A股园林板块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不断暴雷出问题、业绩与利润双下跌;一边是上市企业同比激增,更多的新星出现。
不知道第一波登上高峰的园林企业家们,看着新上山的同仁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或许有一句是:多备干粮,少说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