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1-0868
全国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退耕还林为山城重庆带来“绿富美”

退耕还林为山城重庆带来“绿富美”

2016-12-26 16:47:04    点击量: 2529    来源: 中国花木网

山城重庆将沉甸甸的生态红利纳入囊中。

截至20169月底,重庆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40多万亩。据重庆市13个区县生态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量超过1000亿元。

重庆收获的不只是沉甸甸的生态红利。

重庆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林业重大工程为载体,在巩固和扩大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将新一轮退耕还林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相结合,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良好生态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助力

在长江奉节段,目之所及的是涌动着的绿色。

近年来,奉节县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巩固和扩大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时,结合农户自愿栽种生态林和经济林,生态植被得以恢复,昔日的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

自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奉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13.5万亩,并在巩固和扩大前一轮退耕还林中,在低山、中山、高山建设以脐橙、油橄榄、蚕桑、干果、中药材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35.5万亩,并建成用材林基地76.02万亩。

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空气变清新了。据奉节县林业局数据显示,全县森林覆盖率从前几年的28.1%增长到目前的45.1%,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量明显下降,每年输入长江的泥沙总量从过去的400万吨降为如今的250万吨。

退耕还林发展起来的不仅是森林,也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在黔江区,原来很少见到的猴子、麻雀、乌鸦、鹭鸶、白鹤等野生动物再次出现,野猪、刺猬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不断增加。

自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重庆市生态面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高,退耕还林对生态呵护的成效更加显著。

据统计,2015年与九五期末相比,重庆市森林覆盖率增长22个百分点,达45.0%2015年,重庆市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涵养水源总量达38亿多立方米,对改善长江水质、保障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对生态环境的持久保护,对改善长江水质、保障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重庆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说,目前国家正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良好的生态无疑是长江经济带最大的优势、最可持续的保障、最有力的保护。

富民产业有力推进脱贫致富

退耕还林的实施,不仅让巫山脆李走出重庆,还俏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在第一轮退耕还林产业发展中,巫山县的巫山脆李产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良机。近年来,巫山县又以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按照一线三片的总体布局,重点推进长江、大宁河沿线脆李产业发展。

在改善库区生态环境的同时,脆李的经济效益同样明显。

地处长江两岸三峡风景线上的曲尺乡是巫山脆李的原产地。曲尺乡柑园村村民李先进和老伴张常敏一边照顾手脚有残疾的亲人,一边打理10亩脆李树。今年,李先进家的2000多公斤李子,每公斤售价10多元,半月就被抢购空了。李先进还翻修了两层住房,准备开个农家乐,招待赏花品果的市民。李先进感叹道:一辈子没出过大山,可没想到靠种脆李过上了好日子!

柑橘是忠县的支柱产业,已惠及28个乡镇25万果农,产值高达几十亿元,但很少有人知道,正是退耕还林的实施,才让柑橘经济效益得以持续放大。

47岁的忠县友谊村村民罗文军曾是广东制模厂的一名技术员。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特别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加快推进,罗文军发现了商机,他回村承包了980亩果园,并在果园内建起了农家乐搞乡村旅游。罗文军介绍,这些果树可是金灿灿的摇钱树,去年,果园的纯收入达170万元。

城口县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特色经济林建设。城口县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对现有陡坡耕地采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运作,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大户承包坡耕地,连片种植,规模经营,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城口县对原来已实施退耕还林并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在自愿的前提下,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扶持发展林业产业。坪坝镇新华村和光明村大力扶持贫困户种植猕猴桃、车厘子,户均栽植1亩,2015年,参与种植的两村农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沿河乡则帮扶贫困户发展笋竹产业,户均栽植白荚竹2.8亩,2015年,仅此一项全乡农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

重庆市山区范围大、面积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山、潜力在山。

为此,重庆市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坚持增绿与增收相结合。近年来,全市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在绵延大山里建设了一批生态绿色产业基地,成为全市的生态载体和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市退耕农户劳动力转移收入超过300亿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基地实现收入40多亿元,退耕还林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收入11亿多元,林下种植养殖业实现收入9亿多元。


热门标签

新闻动态

新闻

市场动态

行情分析